◎授課教授:謝淡宜 教授
◎上課日期:100年11月15日星期二
◎上課重點摘要:
老師應總結學生的解題經驗嗎?
◎心得寫作:
我想,這回我真的犯錯了。如果懺悔能減輕心中罪惡感的話,那麼我很願意為自己的無知向我過去的學生低頭說一聲抱歉。
過去幾年,我總是自認很負責地在數學課最後幾分鐘內,快速又有效地按照教師備課手冊內容所述的方法,或是依學生正確解題的步驟,很快地「幫」台下學生歸納出適當且有效的解題規則。今天以前我會洋洋得意自詡是個負責稱職的好老師,直到這堂課老師從她的文章中點醒了我,我才深刻體悟到—太快為學生總結解題步驟這件事,我應該是做錯了。
學數學這門學科,不應只是拿來應付或是解決生活上遇到的數學問題,事實上它更應該是一種訓練思考能力、培養邏輯判斷的工具。也就是說,答案不是重點,重點在於你如何在歷經解決問題的過程中,自行建構出屬於自己的一套解題模式。因為只有親自去歷練得來的知識或技能,保存期限才會是真久遠、真有效。
教師為學童歸納結論的確可以快速達到教學的進度,事後進行測驗也可能出現不錯的評量成績,但是數學教育就這樣達到目的了嗎?如果學數學「只是」這樣,那也未免太無趣了。人類文明之所以超越所有物種,是因為在不同時代中的一些人物有著非凡的創意,他們不按既有的規範思考,才能一個接一個進行偉大發明及創作,也因此造就主宰地球的人類文明(離題了…)。
「數學可視為是應人類需要經濟化運作(包含運思在內)而發生的學問」,這句話正中我想快速為學生總結解題步驟的初衷。可是靜下心來想想,雖然學生能因此快速有效學會學科內容,但是日後發生類似的問題,他是否有能力不靠他人協助而獨力解決?如果不能,那麼現在的數學教學方法對我們老師而言,真的有必要好好檢討一番了。
正如老師在文章中舉的例子--罐子裡放糖果的師生對話,說明學生的思緒千奇百怪,你不能預先設想學童的想法,教師應該順著學生的思路前進,一步步引導出解答來。同學間彼此縱有不同見解,也應該利用機會教育,一方面告知尊重他人想法是將來公民應具備的道德涵養,另一方面也讓學童知悉各式的解題方法,以製造學童的「心靈影像」,等到學童到了該發展的階段,老師不用教,他自己就學會。
經過這堂課,我會更注意自己的數學科教學,留意孩子各種潛能的發展性,不強迫孩子接受老師的解題步驟。適性發展很重要,多留一些「心靈影像」的空間給孩子讓他將來自由運用。我想,數學科教學時要不要總結學生的解題經驗這件事,我心中已經有定論了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