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0月4日 星期二

數學課程理論研究心得作業-1

授課教授:謝淡宜
◎上課日期:100104日星期二
◎上課重點摘要:
1.加強英文能力有助探求作者原意而深入學習。
2.SENSING AND INTUITIVE PERCEPTION
心得寫作
由於數學教育學上許多研究文獻均來自國外,經過國內學者的轉述翻譯,往往因為譯者的本質學能不一,也或許是見解觀念的不同,而使得在文字翻譯上與原作者的原意有些許出入。為了能真正探求作者的本意,最好的辦法就是參看文章原文。如果只是學習數學課程理論來應用在教學上,那其實研讀國內一般相關著作即可輕鬆應付。但是若要談到更進一步瞭解理論並推敲其中見解,讓觀念深植自己腦海,還是得翻出作者最初的文獻原文來加以研讀,才有可能分享原作者創作研究之成果。
!沒想到研究數學課程理論,還得加強英文能力才能一窺知識之殿堂。自從大學畢業之後(N年了),就沒甚麼機會翻英文書,加上職務環境根本與英文脫節,所以自評自己的英文能力不但停滯在大學時候,甚至由於沒使用而退步許多。「數學課程理論研究」這門課一開始老師就要求看原文來上課,突然之間真的心生恐懼,深怕自己跟不上老師進度。
不過,等到第一堂課真正上過之後,才發現結果沒有自己想像得那麼嚴重。首先分組討論讓我吃下定心丸,大家互補有無文章就易讀多了。老師說得沒錯,英文只要掌握關鍵字,事實上沒那麼難懂。基本的句型都是高中時期學過的,只要稍加複習便都浮現腦中。最重要的是老師會在適當的時機點出關鍵字,並且加以說明解釋,甚至還舉生活中的小例子讓我們加深印象。光是舉例子這點,我就很佩服老師,很精準地抓住我們學習者的心態,讓學習者容易接受施教者要傳達的訊息,這招我要學起來。
一開始文章題目就直接切入重點,”How students learn, how teachers teach, and what goes wrong with the process.”這不就是我們這門課要弄懂的核心問題嗎?你看,英文多麼簡潔有力,短短兩行道出作者文章要表達內涵,要是以中文來解說,恐怕無法如此精確掌握主旨吧!
首先,作者把學習者在學習知覺上分成sensing(感覺型)intuitive(直覺型)的。感覺型的人在學習行為上,是專注於看到的事實(即所謂的data),而直覺型的人卻會去探求其中隱含的意義。作者也告訴我們,事實上所有的學習者這兩項特質都具備,差異的是強度不同而已。
在文章中,作者以S表示sensingN表示intuitive製成的類似數線的圖示,來引導我們認識這兩種特質的強弱關係,如此淺顯易明令人一目了然。當老師要我們自省自己是偏哪一型時,我心中把SN移來移去之後,發現應該是屬於sensing的。因為我平常喜歡按部就班做事,不太喜歡深思太多複雜的問題。遇到瑣碎的工作,總是抱著慢慢做,反正最後一定可以完成的心態去做。我想,按老師根據文章的說明,我應該是感覺型的learner沒錯吧!
身為一個教學者,先試著了解自己是哪一型的學習者,有助於在教學現場進行有效的教學,至少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,心中想著這學生到底是sensing還是intuitive,然後採取適合的教學策略,讓學生們能真正學習到要傳達的知識。在課堂上的一群學生中,必定都有這兩種學習類型的孩子。Intuitive的孩子總能在教師提問之後立即回答,此時教師若馬上回應,那麼同在教室中sensing的孩子將不再繼續思考,那豈不斷送他們學習的機會?

所以啊,提問之後,無論如何一定保留時間讓sensing的學習者思考一下--這是我這個sensing learner這堂課最大的收穫。

沒有留言: